閔先生的故事,說起來有點長,甚至有點太像故事了:那種經過加工、編排,催人淚下的故事。
閔先生在我認識他的時候,已經做了很久的美國人了。高高瘦瘦頗有風度的一位老先生,卻始終孤獨地在這個國度裡生活。我們熟絡後,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不考慮結婚呢?閔先生還是很優雅地以微笑面對,可是這笑容裡卻有著讓人不能忽略的,深切的哀愁。“我有太太了。只是……”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裡,閔先生告別故鄉以及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與她失去了音訊———這樣的情節一旦出現在電視電影裡或者還有些許悽楚的美感,可是生活裡,它的殘酷性卻不言而喻。終於,閔先生在許多年後,找到了他失散的妻子,故土還在,情感依舊,只是時光的流轉讓許多事情從“本該如此”變成了“再無可能”。在他們錯過的大好年華里,她的妻子為了可以有個依靠和寄託,認領了他們一族中的一個孩子———在中國,這種認領持有一個傳承了許多年的名字“過繼”。被過繼後的孩子,對閔太太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她看著他長大、成人,他則完全盡到了一個兒子應盡的義務,孝順、體貼,始終侍奉左右。
我真是不曉得,閔先生是在怎樣的一種情緒裡,聽一個第一次見面的青年人喚他作“爸爸”,只是,那一定是個讓他滿意甚至愛惜的孩子,因為閔先生在說這些的時候,眼睛裡充滿了濕潤慈祥的光芒。所以很快的,他就開始著手為分別已久的妻兒申請移民。妻子的簽證如約而至,可是兒子卻遭到了拒絕。
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不能理解這種沒有法律效力的民間傳統的意義,因為他們不懂所以就不接受!”閔先生的妻子無論如何不願意拋下陪伴自己多年的兒子,執意留在國內,美事終難成真。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的一次誤讀,一種障礙,但是,如果要以閔先生與他妻兒的分離作為結果,那麼這個結果也未免太過沉重與殘忍了。
在堅持與放棄之間,我無法選擇後者,因為透過一張老人的臉孔,透過一個青年的眼睛,不能忽略的是他們之間深深的羈絆,江南春閨的遙望、異國他鄉的煎熬……這個世界上最難放下的始終是人心和感情。
真正的大功告成是發生在幾個月以後的事情了。這個時間,對於我所辦理過的其他難案而言或者不長,可是對於痛哭著擁抱在一起的閔先生一家而言,卻比過去漫長的幾十年更為持久。人真的應該好好珍惜每一種幸福的體驗,因為為了這種體驗,我們付出的代價,有時候實在是太多,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