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省是一種美德。在不可考證的歷史長卷裡,這個理論的最早提出者,是不是中華民族已經無關緊要,總之,這一點也不妨礙它正日益被普及被提倡的趨勢。大到生態、能源等有形無形的人類資源,小到個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你甚至會驚訝,“美德”的全球普及工作竟然做得如此卓有成效。
當然,由此衍生的副作用也不計其數,拿一點和移民息息相關的事件來舉例。說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綠卡”,即使對移民出國只有一個粗淺概念的普通市民也大致知道,一旦拿到綠卡,轉成正式的美國公民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拿綠卡轉公民,按理說是天經地義的步驟,但也有根據個人情況差異,決定只拿綠卡不轉公民的申請人存在。比如,對大多數拿到綠卡的老年人而言,一手持中國護照一手持美國綠卡是兩全其美的頭等好事,一方面拿了綠卡就代表美國政府承認持卡人為美國永久居民,但另外一方面往來中美之間,又可以省下100美元的簽證費用,何樂不為?
不過,樂極生悲的麻煩事也因此層出不窮。我們在出境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手持美國正牌綠卡,卻被告之它已經因為“年久失效”過期而不能繼續使用了———接下來的情況可以想像,所有的原定計劃全部都要重新修訂:你有可能被迫重整行李,延長與家人團聚時間,可能一個愉快的假期沒有了完美的結局。更重要的是,你不得不經歷更煩瑣的“補證”事宜,去美國領事館請求領事出具專門的證明,以幫助你返美後Renew你的證件。
綠卡不是食品,可是,它就如同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事物一樣終會面臨“過期無效”的一天。美國綠卡的有效期一般為10年,10年———對於那麼飛速的一個新世界,它長的足夠讓你忘記很多事。
另外,美國政府規定,任何未成為公民的永久居民,一旦有計劃離開美國國境超過6個月以上,就必須在離開美國前去當地的移民局申請一份回美證(俗稱“白皮書”),而它的有效時間僅為2年。依據美國移民條例,申請人一定要在境內申請,當然那“白皮書”要6個月至一年才會批下來,但申請人可以遞出申請表後離境,待美國家人收到後再寄回給他。
按照一般人的生活邏輯,多一事永遠不如少一事來得省心、讓人舒適,但前提是,節省永遠只能在適當範圍內身體力行,一旦過度,反而會弄巧成拙地“省”出過多麻煩來。
記住,讓“多快好省”成為全球通用準則的第一要則是:不能忘的不要忘,不該省的不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