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間,在香港參與主持了一檔晚間直播節目“法乎情”,內容自然與我的本行——法律脫不了干係。廣播節目就形式而言,其實出不了什麼花樣,不外乎嘉賓講述一些近日裡市民關注的法律事件,再有便是接聽觀眾來電。不過,現代社會生活日漸規範,凡事免不了與法相關,觀眾們大多抱著不想“行差踏錯”的心態前來諮詢,節目也因此出人意料的熱鬧起來。
仔細來想,可供咀嚼的細節還是不少的,單說這個節目的名字便可展開聯想種種:“法乎情”,節目製作人的靈感大約是得自常日裡那句被人嚼爛的俗語“法律不外乎人情”。現在拿這話出來分析,即使不做律師的普通市民也能辨證地談出一大堆道理:人情世故固然要講,但法律講求鐵面無私公證嚴明也是毋庸質疑的事實,與法打交道,人情和律例如何糾纏如何分清又如何平衡,的確是件讓人傷腦筋的事情。
不過,做律師的時間久了,對許多事的判斷又會變得微妙起來,法律真的是不講人情的嗎?交警值勤,因為體諒個別情況只作警告而不給罰單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審案時,法官考慮到種種具體情況而給予輕重不同的判決。守住法律公證嚴肅的底線,該講感情的時候,不妨講一講感情,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並沒什麼太大區別。
翻翻移民案的卷宗,就會發現,塵封的歷史裡也同樣滲雜著許多因為“人情”創造的奇跡。
常規來講,無論是申請移民或者是其他各類臨時簽證,並不是只需要檢查個人的申請資料那麼簡單,移民局官員或者領事館的簽證官從收到申請人的申請表格開始,就即刻著手調查與此人相關的所有有關情報。換句話說,申請人那些已經出國或者已經拿到公民身份的親戚都在調查之列,而他們當年的移民方法都將直接影響到此刻的申請人。有許多申請人本人的材料都合乎章法,只因為家族中人曾有偷渡或者違規操作的歷史,而遭到拒絕。
我的客人徐先生因為父親在美國去世,而提出前去為之料理後世。當我問起他的父親當年去美國的詳細情況時,徐先生卻沉默了許久:實情是,他的父親早年靠偷渡去了美國,幾年以後才設法轉正了身份。這種情況下,被拒絕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九。而那微弱的一線希望則全部來自于這個兒子的一番孝心——千里奔喪,盡身為人子的最後一點責任,我們手裡已經沒有任何對我們有利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憑,唯一能祈求的是簽證官看在骨肉親情的份上,相信他料理完老人的後世以後能夠按時回國。
面試以前,除了正確填寫了所有的申請表格,充分準備了證明資料之外,我出具了一封解釋我對這個案子看法的律師函。另外,我只給了徐先生一條也是唯一一條忠告:要誠實。誠實地告知領事你所面臨的一切現實,誠實地坦白你父親當年的行為,只有誠實,才能讓對方相信你此刻的感情。在我看來,這條路能走通的機率也是小之又小,可這卻是我們當時可走的唯一一條路了。
申請的結果是讓人激動的,領事在看完我的律師函和聽完徐先生所有的講述以後,沉思良久,最後卻給了他一個認可的微笑。為父送終固然是中國人講究了幾千年的孝道,在一個外國人看來又何嘗不該如此。感情因為真摯才能被人尊重被人理解,在那些人類理性和智慧無法涵概的角落裡,我們要懂得用感情來填滿。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愛情是如此,法律有時候也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