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經教導晚輩,有了問題,不要怕丟臉,大聲提出來就好。
這種行為因為有客觀的認知作基礎,因此顯得很科學。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不學也天生就會的,比如飲食比如男女,但是除此以外的大多數事情,總要經過一個從不會到會,不懂到懂的過程。理論上,也許誰都承認,再沒有比舉手提問更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了。但是除了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把手舉得無比熟練行雲流水,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好好操練一下我們“提問”的能力?
比如說“溝通”。這是近年來出現頻率最高、最為時髦的詞彙之一。我們花費了大把的時間進行爭辯和討論,類似於“溝通是多麼必要”,或者“良性或者惡性的溝通會對我們產生如何深遠的影響”的問題層出不窮,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掉一個基本事實:溝通從來都不是我們的本能。因此學習溝通,本質上就跟我們學習其他技能一樣,大聲把問題說出來,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最近幾年裡,有越來越多出國求學的學生開始嘗試著採用HomeStay的居住方式。也就是說,在留學期間,不住校而選擇寄宿在當地居民的家中。的確,比起呆在校園氣氛濃郁的寢室裡,stay在外國人家中,不但在價格上比較便宜,而且,可以提高外語實用能力。這本來是件聽來想來都覺得不錯的事情,可實際上,房東與房客最終互相埋怨的情況卻時有發生。
許多房客都覺得,外國人的生活習慣和自己差別實在太大,規則多,而且看起來也都很古怪,比如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必須回家,什麼時候處理要洗的髒衣服,自己處處受到限制很不自由。而房東也有困惑,既然見面的第一天,我就已經把所有規則都事先列出,對方也沒表示任何疑惑和反對,為什麼具體行動上卻時常不照章辦事呢?
這個典型的溝通不良的案例,其實有著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房客只需要在初來乍到的第一天把所有自己不明白不接受或者做不到的條款列舉出來,學生即使是操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大聲詢問,那麼至少,這些問題就有了進一步探討、以及最終讓彼此滿意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作為一個外國房東,他極有可能無法理解,大多數中國學生之所以對著生活手冊保持沉默,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此認同。沉默或許只是因為他們含蓄、謹慎甚至緊張。懷揣著“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的傳統觀念,要中國學生在第一時間裡就直白自己的不解或不滿,怎麼都顯得過於誇張。
可是,禮貌穩重的中國學生可能忘記了,這種住宿本身是一種公平的交易行為,你出錢,他提供生活場地和設施。規則就著雙方的意見綜合產生,那才合情合理。即使退一萬步假設,暫且不討論這樣的公平買賣關係。那麼,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有事情不明白、有問題解決不了,總還是被允許的。霸道到對此也要非議或者鄙視的人,終究只是極少數。
去國外學習的第一步,是不是可以嘗試著換換姿態,從“不懂就問”開始,學著做一個自由愉快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