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经过仔细思考以前,我们已经能太过熟练地运用常识了。
所谓常识,简单地解释就是常用知识,或者换一种说法———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总之这样或者那样的说辞,都表明了常识空前的意义和地位。经受得起生活考验的,那一定是硬道理无疑了。有趣的是,生活偏偏喜欢在行至关键处莫名其妙地玩一点刺激,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其深刻。所以,更多时候,要对付生活,没有常识固然不行,有了,也未必一定行。
故事还是要从一段曲折开始说起。
客人王先生直到现在依然对当年曾被拒签一事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件事情中,他眼见着强大的常识在几张文件留底面前败下阵来。
王先生三十出头,毫无疑问是青年才俊的典型人物,水准远高于普通的“有常识”。一次,王先生作为某公司的项目经理,收到美国某公司的邀请参加一个项目的研讨筹建,不但有机会出国开眼而且一切费用还都由对方承担。按照王先生的常识,一套没有漏洞的逻辑诞生了:美国公司邀请我,美国领事还能为难我不成?总不能自己人为难自己人吧。更何况,王先生的家世也绝对清白,追述到祖上三代都没做过一件违法乱纪的事情,所谓新时代好公民就应该受到全世界欢迎。
所以,王先生一脚踏进领事馆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失败”二字。
但是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地急转直下,匪夷所思。面试以后,王先生的赴美好梦被彻底打破了,而面试领事所给出的拒签理由,又完全超过了他所掌握的“常识”。最后,王先生不得不叩响了我律师事务所的大门。简单听取了王先生意料外的遭遇以后,我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求,有申请表格的复印件吗?有其他任何资料的留底吗?这个问题让王先生的惊讶再度升华,他完全不理解,一个专业级别的律师追着几张文件的破留底不放是何用意。
在这里,文件留底的意义超越大多数人的常识范围,而留底所能提供给我的信息,比起任何有技巧的故事叙述都更丰富、准确、有价值。
果然,仔细检查过王先生的“文件底稿”以后,病症找到了。对方公司提出了负担费用一项,王先生也出具了对方的经济担保证明,可是在申请表格里,王先生却提出费用自理这一项目。看来,这不仅是常识的产物更是常情的产物。作为同胞,我太能理解这种含蓄的善意,能不麻烦别人就不要麻烦别人,尤其是和钱有关系。只不过,王先生却忘记了,即使是常识也并非能够通用于全球,东方世界的常识人情在一个西方官员的眼睛里,毫无悬念地就染上了“古怪”、“不可思议”乃至“目的可疑”的色彩。其实时至沟通如此频繁发生的今日,这也可以算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基本常识。
在我们熟知的事物边上,保留一点空白保留一点距离,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看上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