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先生的故事,说起来有点长,甚至有点太像故事了:那种经过加工、编排,催人泪下的故事。
闵先生在我认识他的时候,已经做了很久的美国人了。高高瘦瘦颇有风度的一位老先生,却始终孤独地在这个国度里生活。我们熟络后,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结婚呢?闵先生还是很优雅地以微笑面对,可是这笑容里却有着让人不能忽略的,深切的哀愁。“我有太太了。只是……”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里,闵先生告别故乡以及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与她失去了音讯———这样的情节一旦出现在电视电影里或者还有些许凄楚的美感,可是生活里,它的残酷性却不言而喻。终于,闵先生在许多年后,找到了他失散的妻子,故土还在,情感依旧,只是时光的流转让许多事情从“本该如此”变成了“再无可能”。在他们错过的大好年华里,她的妻子为了可以有个依靠和寄托,认领了他们一族中的一个孩子———在中国,这种认领持有一个传承了许多年的名字“过继”。被过继后的孩子,对闵太太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她看着他长大、成人,他则完全尽到了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孝顺、体贴,始终侍奉左右。
我真是不晓得,闵先生是在怎样的一种情绪里,听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青年人唤他作“爸爸”,只是,那一定是个让他满意甚至爱惜的孩子,因为闵先生在说这些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湿润慈祥的光芒。所以很快的,他就开始着手为分别已久的妻儿申请移民。妻子的签证如约而至,可是儿子却遭到了拒绝。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不能理解这种没有法律效力的民间传统的意义,因为他们不懂所以就不接受!”闵先生的妻子无论如何不愿意抛下陪伴自己多年的儿子,执意留在国内,美事终难成真。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一次误读,一种障碍,但是,如果要以闵先生与他妻儿的分离作为结果,那么这个结果也未免太过沉重与残忍了。
在坚持与放弃之间,我无法选择后者,因为透过一张老人的脸孔,透过一个青年的眼睛,不能忽略的是他们之间深深的羁绊,江南春闺的遥望、异国他乡的煎熬……这个世界上最难放下的始终是人心和感情。
真正的大功告成是发生在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这个时间,对于我所办理过的其他难案而言或者不长,可是对于痛哭着拥抱在一起的闵先生一家而言,却比过去漫长的几十年更为持久。人真的应该好好珍惜每一种幸福的体验,因为为了这种体验,我们付出的代价,有时候实在是太多,太重了……